是我,如果有多一張船票,妳會不會跟我一起走?
周先生 (梁朝偉飾)
如果有多一張船票,你會帶我一起走嗎?
陳太太 / 蘇小姐 (張曼玉飾)
快速目錄
看電影不知哪排好?直接從 F, G 開始嘗試吧!
這是第一次到林口三井購物中心裡的威秀看電影,事前查網友分享,在 F, G 排之間猶豫,最後基於前陣子,難得密集地看了三次各不同影廳 (大直美麗華 IMAX、青埔新光 Dolby、Luxe) 的《悍衛戰士2:獨行俠》的經驗,訂了 F 排,作為林口威秀 3 廳的初體驗。
結果實際上不到五個人,F, G 兩排也只有我一人,但只有往正中央移一格坐,依然是 F 排,因為照習慣懶懶坐、自然會稍後帶出仰角的狀態下,F 排不會讓我眼角餘光有別的干擾,且是台詞不密集的電影,預期字幕需求不高…呃,實際上主要都粵語,外加房東阿姨的不知哪個省份的中文腔調,所以還是要看台詞XD),是還好台詞密集度不高、調性不急、資訊不雜亂,不然 F 排會是極限,有大量字幕資訊攝取需求的話,建議 G 排;沒像我這麼容易被眼角餘光的東西影響的話,可以到 H 排。
妙的是,另外兩個我有瞄到的同場觀眾,各在 E 排以前、H 排以後,這之間都是沒有人的,所以還是要看每個人在意的東西、怎樣最喜歡或最自在為準。
藝術成份高的經典電影
越是靜、文藝、怕睡著的電影,越應該進影廳看
又一次,似乎趕在下檔前的最後場次進影廳看電影,這部是《花樣年華》的 4K 修復重映版。
此前幾天才剛進影廳看過《2001 太空漫遊》(有中場休息15分鐘)的重映版後,文藝片根本不用像以前那樣怕沒興趣或睡著。
只要是進影廳看,有那個沉浸感與足夠的感官體驗包覆,且本身是經典好片的話,就不是太大的問題,比在家看更適合。
看張曼玉的眼神就值了
花樣年華是王家衛導演,張曼玉與梁朝偉主演的獲獎無數經典之作,場景小,攝影大多專注在人物側寫與表情,其餘就是不同人物、空間場景切換與劇情的默默演進,藝術感官層面有杜可風、李屏賓…等,華語電影和影展獎項的幕後常客。
簡單說,張曼玉的眼神真的強!成功演出一種,顧形象、不隨意透露意象與個性,觀察細微、有心事甚至情愫變化,壓抑的同時又看不太出壓抑。
古典與爵士 – 花樣年華的東西方音樂融合
電影的配樂在這部分也幫上大忙,讓整個氛圍感受不至於只有壓抑的描繪,另以音樂表達出,男女主角之間與各自內心的真實感受。
滿滿的 Nat King Cole!
所以,花樣年華用了許多爵士名曲,包括好幾首由傳奇爵士男聲 Nat King Cole (我都開玩笑向聽眾以「像西洋版陳雷那樣總是笑笑地唱,唱著的是抒情暖歌」來形容XD) 演唱版本的
- Aquellos Ojos Verdes
- Te Quiro Dijiste
- Quizas Quizas Quizas
這類爵士樂曲的引用,中和了戲裡的年代對於已婚人士尤其女性的壓抑氛圍。
當然,這部電影本身的原創主題音樂也很棒,是針對整部片核心基調的表現,所以會有濃厚的內斂沉澱與隱約透露著互動舞步節奏的美感。
對了,建議大家:越是怕沒興趣、怕太靜、怕睡著的電影,越是需要進影廳看喲!
對爵士樂史與爵士樂曲風有興趣,可以看這篇:
花樣年華 (In The Mood For Love) 電影原聲帶 OST
Spotify 播放清單
YouTube 播放清單
華語片與好萊塢電影的爵士樂使用差異
雖然我總覺得這部片對於爵士樂的使用,多到有點刻意 (可能是為了電影背景時代所需的中西交錯、可能是為了國際化與影展、可能只是單純像許多好萊塢把爵士樂當背景音樂的日常),甚至蓋過電影本身原創配樂的辨識度與比重 (不是原創配樂太弱,是選用的爵士名曲包括傳說等級的演唱者版本,在我心中太經典閃耀強大了)。
不過華語片的圈子,在電影原創音樂的創作與電影融合的功力,一直是相對弱的一環;況且,畢竟爵士樂的百搭與使用率,在好萊塢電影更是常見,所以或許只是比較少在華語片出現且如此大量使用的關係吧?我才會對這部份的素材運用比較有感、不那麼習慣,不然,撇開前述這些原因與自身對於爵士樂的喜愛與熟悉度,花樣年華在爵士樂的配樂選用上,算是華語電影之中少數大量且大膽的嘗試,也與電影自身的原創主題音樂、老上海風味的中文歌,在適當的時機出現、綜合使用得相當豐富且得宜,這是我在觀影後額外想到可以分享給大家參考、多點誘因的一大觀影重點。
[…]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