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搭配本站的疫情療癒選曲文
Man In AAM – 如預期轉莫德納的 AZ 仔
Man In AAM. 下午打完很快扎針拔針的半劑量的第三劑,約莫八小時候才開始感覺手臂微疼,反應時間與之前類似。
去年十月底打完第二劑時,就表示「接著就等看隔年第三劑的狀況(數據)了。」
雖然對於國內的第三劑的思考與實施,比預期來得早,但前陣子看政府本來有一套系統管制,突然又在那半表態、半認同半保守半觀望閃躲
「好啦可以打…你各位想打就自行去找診所,我沒禁也沒正式建議喔」
摸擬對白
的曖昧態度,後來不知道確切是什麼主要原因、讓子彈飛、風向看好了,突然很快又回歸系統排程列管…
對於農曆年前是否打第三劑疫苗的個人決策
責任 – 政府 vs 個人
嗯,也好,反正原本就不喜歡突然又要脫勾、自己決定「包括間隔期程乃至於疫苗混打搭配事宜(記得有段時間官方這方面也是立場與現今相反或模糊)」的玩法。
因為一堆醫師都有不盡相同的說法與保留空間了,我當然真的不懂,只能根據對過程 (包含政策、政府官方言行,但這篇不太會聊到這部份) 的觀察解讀來做出一些判斷、評估合理性。
外加三個原因:
- 都回歸官方的系統,官方算又有正面扛決策與衛教專業的把關了,包括間隔排程,沒及時跟,怕第三劑離過年太近。
- 在國內,對於 Omicron 的現身,還處於老樣子必然的初期恐慌(還在面對他,不到接受它、處理它)階段時,怕年後整體情勢風向對於年前入境數量有所反應,更說不準。
- 又進入另一個新的狀況,「選擇是動態的」,官方的決策不一定會照以往的邏輯理由;這種時候,哪時又再出現像去年一度有塞高端的嫌疑,都已經不會奇怪了,也就是疫苗狀況又會有各種原因的尷尬…
台灣與其他國家的步調差距 – 疫苗、觀念、政策
所以雖然去年就認為,部份國家在包括劑數與變種應對的疫苗決策、觀念推動、後續施打的中長期預劃等,都已經領先國內達半年,接種第二劑時也認為,是準備好等看國外案例與疫苗應對數據樣本更多、結論更完整時,「反正照之前觀察,國內可能也不會明顯變充足且快速吧?」,再來想第三劑也不遲。
但總之,相比年後各種變數,現在對於第三劑與混打也還算有理由衝(不是因為急著防變種,而是差在官方有無在某種程度上,對第三劑與混打背書),那就,盡量撿上午那批預約後還有剩的地區、單位來預約吧!
第三劑疫苗的預約、施打狀況
等到自己符合 COVID-19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 (1922.gov.tw) 開放的預約日與可開始登入預約時間,我預約時只剩林口、龜山最近,就選了龜山的診所。已經隔很久的晚上,才開始能幫很想趕快打滿的我媽找 (健保卡資料不在手邊,也沒先講好是否要趕這波第三劑),只剩大園,還只剩疑似偏遠所以剩很大的活動中心,就這樣,載她衝,隔幾天後,我也跑完了。
人權證明?(苦笑)
第三劑、第幾劑、追加劑的簡稱
BTW, 第三劑選莫德納,會是一半劑量,又,官方稱追加劑,那麼,我想簡稱這狀況為「 2.5 劑」好了?
理性回歸感性 – 對於疫情與寶貴人生的由衷期望
如同過往許多疾病防治一般如同武漢肺炎初期,國內外就都已經有專家推導預估一種目標、理想一般: